首页 > 最新动态 > 【总台央视】经济半小时 | 第三届链博会:链动未来,链接世界
最新动态
【总台央视】经济半小时 | 第三届链博会:链动未来,链接世界
2025-07-252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链博会,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有哪些前沿人工智能新科技亮相?中外企业又是如何在场内外“链”起你我他,合作共赢的呢?

图片

本次链博会上,英伟达首次参展,带来了一款搭载新一代计算架构超级芯片的小型超级计算机。它的算力相当于50万台普通电脑的算力总和,可以满足AI大模型的原型设计、微调和推理。

图片

研发人形机器人的赵兴炜告诉记者,英伟达这次带来的展品,从专业角度来看“含金量”不低,这也印证了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坦言,英伟达的产品部署到人工智能和辅助驾驶等领域,可以助推行业的快速发展。

图片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也给英伟达带来更多收入。据英伟达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财年中,中国市场为英伟达贡献了170亿美元收入,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3%。

图片

在链博会现场,记者发现了一款搭载16颗H20芯片的服务器。应用在工厂,它可以成为一个高效的“车间主任”,过去一次生产需求波动需要人工48小时才能调整完毕,如今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从预测到执行的闭环。

图片

本届链博会的高频词是“人工智能”。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现在的浪潮是推理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人工智能和物理装置的结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智能体。

图片

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国。截至2025年4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而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更是超过150家,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为什么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发展如此迅猛?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赵兴炜:目前,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都需要有智慧的“大脑”、提供能量的电池和优质的本体零部件。所以这两个产业链之间天然互通,相互促进,由此加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图片

与此同时,来自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展台的一家参展企业,也带来了自己的产品:一个是唱着《找朋友》的机器人“光子”,还有几个打着太极的“兄弟姐妹”。

图片
图片

虽然现场的机器人只能做“表演”,但在湖北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训练场,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胜任”更多的工作。

图片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 李正祥:我们通过真实场景的1:1还原,对机器人开展具身智能模型的训练,在形成高质量数据后再进行泛化训练,从而驱动人形机器人实现决策和自主行动。

图片

同时,李正祥还打造了一面产业墙,从芯片到相机,从传感器到伺服电机,一整面墙的人形机器人外壳、骨架、组件示意图,描绘出一幅清晰紧密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图谱。

图片

在北京一家机器人研发公司的武汉分公司,其研发的最新一代“楚宝系列”人形机器人,虽然发布才5个多月,就已能实现“走、跑、跳、摔、滚、爬”等一系列动作和功能。

图片

本届链博会,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展区携22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共同参展。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题展区媒体负责人 李胜唐:目前,已经有主宾泰国、英国等地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专业观众及展商前来对接,主要涉及应用场景落地与核心零部件合作。

图片

不只是湖北带来了机器人产业链,浙江展团也“组团”带来了13家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其中“杭州六小龙”就来了一半。人工智能不仅在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也在助力千行百业加速发展。

图片

最近,一款在电子消费品领域走红的 MR 眼镜,其内置芯片来自一家专注于扩展现实专用芯片研发及整套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创始人王超昊告诉记者,此次参加链博会,是希望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看到他们、了解他们,从而达成更多的合作。

图片

在绿色农业链展区,人工智能也以强大的能力重塑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全新动能。从精准种植到智能管理,从病虫害防治到供应链优化,AI技术的深度渗透让农业摆脱 “看天吃饭”的传统困境,迈向高效、精准、可持续的智慧农业新时代。

图片

人工智能不仅重塑各行各业产业格局,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并且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率,这一良好态势在2025年上半年得以持续。

图片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脱钩断链”杂音不断,第三届链博会热度不降反升,传递出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加强供应链韧性与创新的积极信号。

来源:总台央视

编辑/宗博远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